永和氟化工:深耕细致划分领域闯新路
金华永和氟化工有限公司一楼展厅的透明容器里,装有许多直径约3毫米的半透明颗粒。这是永和氟化工的主流产品——氟聚合物新材料,可以被加工成不同形态,大范围的应用到电线G通信、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
“氟聚合物是‘塑料王’,比普通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更好,防火、耐腐蚀、屏蔽性好,能加工成各种塑料制品,覆盖工业跟生活方方面面。”金华永和氟化工总经理詹晓东说,公司自2004年成立以来,一直深耕含氟新材料领域,形成从萤石矿开采到绿色环保制冷剂再到含氟高分子材料的氟化工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
这段时间以来,金华永和氟化工都忙着接待客户对接合作,每周要接待三四批国内外客户。詹晓东认为,企业的发展关键是抓住市场机遇,“跟着市场走,依据市场需求不断探索,一步步提升质量和产量”。
最初,永和氟化工的基本的产品是制冷剂和氟聚合物。2010年,制冷剂迎来一波行情,价格较高。永和氟化工抓住这一市场机遇,挣到了第一桶金。
前端产品赚到钱,永和氟化工又瞄准附加值更高的氟聚合物产品,在高端产品研制、扩大生产上加大投入。随着氟聚合物市场需求量开始上涨,永和氟化工的氟聚合物产品也越做越大,质量慢慢的变好。以FEP产品为例,它在介电损耗、热失重、耐弯折等指标上均处于国内领先,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含氟新材料是新材料产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目前基础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和发展的潜在能力的领域。在空间探索、信息革命、半导体材料加工、新能源、航空航天等领域,含氟新材料都是首选且无法替代的基础材料。”詹晓东说,从前年开始,氟聚合物的利润增长点就有所体现,接下来还将在半导体、新能源领域发力。
如今,永和氟化工是苏威、杜邦、科慕等世界有名的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生产的聚全氟乙丙烯树脂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在10%以上,处于全国前列。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出口100多个国家。
去年,永和氟化工的外贸销售受影响,但是国内的市场反而被打开了。现在公司产品一半是内销,一半是外销,2023年出售的收益8.3亿元。
面对市场考验,永和氟化工一直靠质量说话。作为浙江制造标准的主导起草者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起草单位,永和氟化工先后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现在存在专利30项,其中发明专利21项,实用新型9项。
在詹晓东看来,氟化工行业有周期,行情有好有差,要练好基本功。每年,永和氟化工都会开展数项技改项目,或提升产品性能,或降低能耗。近三年公司研发经费支出占基本的产品销售收入的4.4%以上。
人才是研发技术的“基本盘”。早在10年前,永和氟化工就成立永和氟材料研究院,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究。如今,该研究院是浙江省级企业研究院,拥有一支包括2名博士、20名硕士在内的技术开发团队,自2017年开始连续八年引进211、985及双一流高校高层次人才70余人。最近,黄国栋也正忙着为研究院招引人才。在浙师大硕博专场招聘会上,他收到8份硕博人才的简历。
技术质量在提升,产量也得跟上。今年,永和氟化工还将新增1万吨氟聚合物产品的技改项目,研发FEP、PDFE、PFA等高端氟聚合物产品,新增1万吨氟聚合物产能。项目完成后,公司产值将翻番。
在永和氟化工,更新一个操作、改变一条管道、提出一个想法……这都是创新。公司专门设置技术创新奖,奖金从200元到200万元不等。只要敢想敢干,人人都可以拿到这个奖。
“比如上下楼梯没扶手,很多人摔了。你觉得上下楼梯需要扶手,提出了这个需求,属于合理化建议,就会有奖励。管道布局不合理,改下走向,就是一个技术创新的小项目。提出需求和解决需求的人都能够获得奖励,根据贡献程度,从小到大,奖金递增。”詹晓东说,技术创新奖考量的标准,一个是经济效益,一个是安全环保。技术创新对经济效益跟安全环保有提升的,都会进行评级奖励。
在全员创新的氛围下,公司年年都会有一批员工成为研发人才和各部门骨干。詹晓东就是这里面一位。2011年,他刚进厂时还是一名普通员工。从普通员工成长为厂长助理,再到总经理,他每年都有十几个技术创新奖。“只要敢创新,公司就会提供平台。我就是在这样的激励下成长起来的,现在也会为员工提供创新平台,期待有更多员工成长为创新人才。”詹晓东说。
为了更好地帮助员工成长,永和氟化工还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培训,对外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与浙江工业大学化学工程学院长期保持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在氟化工领域展开多项人才及技术合作,对内深化师带徒机制,建立“内训师”制度,挑选专业方面技术、技能带头人,担任培训讲师,开展内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