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型膜及其制作的过程与流程

2024/05/17 自立袋


  离型膜是指表面具有分离性的薄膜。现有的离型膜一般是通过在聚酯薄膜(pet)等材料表面涂布离型剂形成。市面上用于紫外线固化的pet离型膜主要为亮面(光滑面),其光泽度通常为90gu~110gu,感光树脂转印后成品的外观也是亮面,如果想要成品表面达到低光泽的效果,常常要使用哑光膜进行热压,将哑光膜的粗糙结构转印至感光树脂表面,制程较为复杂。

  提供一基板,所述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为一粗糙面,所述粗糙面通过在滚轮上涂布熔融状态的基板材料而制得;

  一种离型膜,其包括一基板及一离型层,所述基板包括相背设置的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所述离型层设置在所述上表面上,所述离型层表面具有多个微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制作单面为粗糙结构的离型膜,后续可直接将感光树脂涂布或压覆于离型膜的粗糙面,经转印及紫外光固化后,使感光树脂拥有粗糙结构而形成低光泽度表面。

  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贴覆有感光树脂层的离型膜及铜箔基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贴覆有感光树脂层的离型膜压覆在铜箔基板表面后的剖面示意图。

  所述基板110包括位于所述基板110相背两侧的上表面112及下表面114。所述基板110可以由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或聚酯薄膜(pet)等制作而成。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10由聚酯薄膜(pet)而成。所述基板110呈板状立方结构。所述上表面112平行于所述下表面114。

  第二步,请参阅图2,在所述上表面112进行喷砂处理,形成具有多个粗糙结构120的粗糙面130,并用水清洗所述粗糙面130,以去除所述粗糙面130上的喷砂残留物。

  具体地,将所述基板110放入一喷砂装置(图未示),压缩空气为动力,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金刚砂)高速喷射到所述上表面112,使所述上表面112呈现凹凸不平的多个粗糙结构120。所述粗糙面130被清洗后将被烘干以备下一制作流程。

  第三步,请参阅图3,提供一涂布头140,在所述粗糙面130涂布形成一离型层150。

  所述涂布头140用于提供离型剂。所述离型层150涂覆在所述粗糙面130的表面。所述离型层150包括多个微结构160。所述多个微结构160的形状位置与所述多个粗糙结构120的形状位置相对应。

  第四步,请参阅图4,所述离型层150进行固化处理,从而得到所述离型膜100。

  请参阅图4,所述离型膜100包括一基板110及一离型层150。所述基板110包括所述粗糙面130及所述下表面114。所述粗糙面130及所述下表面114位于所述基板110的相背两侧。所述粗糙面130包括多个粗糙结构120。所述离型层150涂覆在所述粗糙面130上。所述离型层150包括多个微结构160。所述多个微结构160的形状位置与所述多个粗糙结构120的形状位置相对应。

  第一步,请参阅图5,提供一滚轮装置210,制作单面粗化的基板材料220。

  所述滚轮装置210包括一涂布头212、一大滚轮214以及一小滚轮216。所述涂布头212位于所述大滚轮214的轴心正上方。所述小滚轮216与所述大滚轮214同一水平面设置。所述大滚轮214的外表面具有多个锯齿状结构2140。所述小滚轮216外表面呈光滑状态。

  具体地,所述涂布头212在所述大滚轮214表面涂布熔融状态的所述基板材料220,所述大滚轮214与所述小滚轮216的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基板材料220与所述大滚轮214接触的表明产生多个粗糙结构222。所述多个粗糙结构222与所述锯齿状结构2140相配合。所述基板材料220与所述小滚轮216接触的表明产生光滑面。

  所述基板材料220可以为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或聚酯薄膜(pet)等。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材料220为pet。

  所述基板230包括一粗糙面232及一下表面234。所述粗糙面232及所述下表面234位于所述基板230的相背两侧。所述粗糙面232上具有多个粗糙结构222。

  第三步,请参阅图7,提供一涂布头240,在所述粗糙面232涂布形成一离型层250。

  所述涂布头240用于提供离型剂。所述离型层250涂覆在所述粗糙面232的表面。所述离型层250包括多个微结构260。所述多个微结构260的形状位置与所述多个粗糙结构222的形状位置相对应。

  第四步,请参阅图8,所述离型层250进行固化处理,从而得到所述离型膜200。

  请参阅图8,所述离型膜200包括一基板230及一离型层250。所述基板230包括所述粗糙面232及所述下表面234。所述粗糙面232及所述下表面234位于所述基板230的相背两侧。所述粗糙面232包括多个粗糙结构222。所述离型层250涂覆在所述粗糙面232上。所述离型层250包括多个微结构260。所述多个微结构260的形状位置与所述多个粗糙结构222的形状位置相对应。

  所述基板310包括位于所述基板310相背两侧的上表面312及下表面314。所述基板310可以由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或聚酯薄膜(pet)等制作而成。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10由聚酯薄膜(pet)而成。所述基板310呈板状立方结构。所述上表面312平行于所述下表面314。

  第二步,请参阅图10及图11,提供一涂布头320、一压纹轮330以及一紫外光照射灯340,在所述上表面312进行涂布、滚压及照射步骤以形成一离型层350。从而形成所述离型膜300。

  具体地,所述涂布头320用于提供离型剂,将所述离型剂涂覆在所述上表面312上。所述压纹轮330包括多个凸状结构332。所述压纹轮330用于在所述离型层350上滚压形成多个微结构360。所述微结构360的大小形状与所述凸状结构332的大小形状相对应。紫外光照射灯340用于照射所述离型层350,使所述离型层350固化。

  请参阅图11,所述离型膜300包括一基板310及一离型层350。所述基板310包括所述上表面312及所述下表面314。所述上表面312及所述下表面314位于所述基板310的相背两侧。所述离型层50位于所述上表面312上。所述离型层350包括多个微结构360。

  所述基板410包括位于所述基板410相背两侧的上表面412及下表面414。所述基板410可以由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亚胺(pi)或聚酯薄膜(pet)等制作而成。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板410由聚酯薄膜(pet)而成。所述基板410呈板状立方结构。所述上表面412平行于所述下表面414。

  第二步,请参阅图13及图14,提供一涂布头420、一透明模板430以及一紫外光照射灯440,在所述上表面412涂布、压印及照射以形成一离型层450。从而形成所述离型膜400。

  具体地,所述涂布头420用于提供离型剂,将所述离型剂涂覆在所述上表面412上。所述透明模板430包括多个凸状结构432。所述透明模板430用于在所述离型层450上压印形成多个微结构460。所述微结构460的大小形状与所述凸状结构432的大小形状相对应。紫外光照射灯440用于照射所述离型层450,使所述离型层450固化。

  请参阅图14,所述离型膜400包括一基板410及一离型层450。所述基板包括所述上表面412及所述下表面414。所述上表面412及所述下表面414位于所述基板410的相背两侧。所述离型层450位于所述上表面412上。所述离型层450包括多个微结构460。

  本技术方案提供所述离型膜具有较佳透光性(≧90%)及较低光泽度(≦20gu)。所述离型膜表面微结构的光洁度(ra)为0.2~1.0μm,粗糙度(rz)为3~10μm。所述表面微结构可为转印面提供低光泽度及改善纯胶贴合时的排气,所述离型膜的无填料设计不影响透光性或光散射性,非常适合于感光型树脂使用,可转印微结构至胶体表面,形成低光泽表面及高解析性图案。

  第一步,请参阅图15,提供一铜箔层500、一离型膜600以及一感光树脂层700,将所述感光树脂层700粘附在所述离型膜600上。

  所述离型膜600包括一离型层610。所述离型层610包括多个微结构612。所述感光树脂层700压覆粘合或涂布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离型层610上。所述感光树脂层700可以为紫外线光固化胶或感光显影型覆盖膜的任意一种。

  第二步,请参阅图16,将压覆有所述感光树脂层700的所述离型膜600压覆在所述铜箔层表面。其中,所述感光树脂层700位于所述离型膜600与所述铜箔层500之间。

  第三步,请参阅图17,提供一光固化图案800,将所述光固化图案800放置在所述离型膜600表面,并用紫外光照射所述离型膜600表面,将图案转印至所述感光树脂层700。

  第四步,请参阅图18,撕去所述离型膜600,在所述铜箔层500表明产生有图案化的所述感光树脂层700。其中,图案化的所述感光树脂层700的光泽度小于或等于20gu。

  本发明采用物理方式制作单面为粗糙结构的离型膜,直接将感光树脂涂布或压覆于离型膜的粗糙面,经转印及紫外光固化后,感光树脂拥有粗糙结构而形成低光泽度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准确的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与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与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CRISPR-Cas系统 2.基因编辑 3.基因修复 4.天然产物合成 5.单分子技术开发与应用

  1.探索新型氧化还原酶结构-功能关系,电催化反应机制 2.酶电催化导向的酶分子改造 3.纳米材料、生物功能多肽对酶-电极体系的影响4. 生物电化学传感和生物电合成体系的设计与应用。

  1.环境纳米材料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染物的催化氧化 3.低温等离子体 4.吸脱附等控制技术

  1.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技术 2.微孔及过滤材料 3.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1.高分子材料的共混与复合 2.涉及材料功能化及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高分子热稳定剂的研发